新闻搜索 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最新推荐
·温家宝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的讲话
·琼州海峡全线复航
·国民党团赴高检署告扁外患罪 陈水扁再惹官司
·美国会山前数千移民集会促奥巴马推动移民改革
·中国酵母浸出物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访福建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院长吴珊珊
·婺城区创卫紧急工作会议
·祝伦根参加首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筹备工作会议
·“空中信使”让干部学习与实践两不误
·办一届文化与经济双丰收的节会
热门图片

 


世界茶花看婺城

2009年05月24日 20:3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发表评论] [ ] [打印]

  婺城区竹马乡是著名的“中国茶花之乡”,该乡有茶花种植面积6000多亩,是全国最大的茶花种植销售基地。该乡下张家村更是茶花专业村,种植茶花10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以上。下张家村的老百姓有句顺口溜:“一棵茶花一担谷,一亩茶花一幢楼。”

  坐落在下张家村的国际茶花物种园,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收集、保存、栽培、驯化、育种、利用山茶属植物原种的公园式专类园,共收集各类山茶物种18组204个,茶花品种400多个,其中收集的山茶种类占世界山茶物种的80%,品种之多居世界第一。

  国际茶花物种园为何落户小山村,这和一位名叫钱瑞华的老书记有关,和他的土地流转实践有关。

  挖到第一桶金——幸福之花悄悄绽放

  钱瑞华已经当了33年村支书。谈起三十几年来村子的巨大变化,他非常感慨。

  下张家村村民一直以种粮食和少量蔬菜为主,大多数农民的生活只是停留在温饱水平。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纷纷外出经商打工,他们把承包田转让给他人代种代收。粗放型的经营,让田地日益贫瘠,甚至抛荒。这让身为村支书的钱瑞华苦恼。

  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钱瑞华就号召大家多种花卉,实行多样化经营。“有的农户观念保守,以为土地不用来种水稻就会没饭吃。”由于当地的土壤、气候都十分适合苗木生长,而且竹马乡又有茶花种植的传统,所以种苗木的经济效益不错。很快,钱瑞华用赚来的钱盖了一幢新房子,还买了一台电视机。

  挖到“第一桶金”后,钱瑞华积极带动村民致富。为了给村民们信心,钱瑞华许诺,大家只要种植苗木,他不仅教技术、传递信息,还帮助找销路。在钱瑞华的带领下,许多抛荒的土地开始种上了苗木,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村做起了苗木经纪人。

  实施土地流转——春色满园关不住

  1996年,隔壁村的养花大户为了扩大种植规模,想来下张家村承包五六亩土地。可连片的规模种植需要协调农户间的土地,这在农村是件很棘手的事。为此,村里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后来村里的经济合作社同意出租土地。“当时我也有一定压力。”钱瑞华列出了清单,每家每户征集意见。最后村委会终于将五六亩土地集中起来租了出去。当时每亩土地一年的“租金”是390公斤稻谷,有的村民还种不起这么多稻谷。

  1997年,更多的养花大户闻讯来下张家村租地种花。当年下半年,有20多名养植大户来承包了400多亩土地,租期有的延长到了10年。

  1998年10月,下张家村为更好地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改变以往农户单打独斗、零散经营的现状,村“两委”决定实行土地流转:由村集体把有承包权的农户的土地返租过来,然后再由村集体转包给大户,用于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鼓励种植大户实行“返租倒包、规模经营”开发荒地。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出台之前,这无疑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大胆实践。

  这一办法推出后,该村20多户种植大户积极响应,在村“两委”干部的协调组织下,该村200户左右的农民签订了600多亩土地的“反租倒包”合同。钱瑞华向记者算了笔账:实施土地流转后,拿出土地的村民既能领到租金又可以在基地打工,这样都有了双重收入。一个村民每人每年能从村里分到468公斤稻谷,价值900元左右;每天为苗木种植大户打工,能挣40至50元,每年就有1万多元,再加上900元的租金,村民仅此一项收入就有2万元。

  转眼间,当年出租的不少土地10年租期已到。这一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农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鼓励土地流转。下张家村不少出租土地的村民愿意将土地继续出租,有的村民则决定将土地收回自己发展花卉种植。如今,下张家村的绝大多数土地都用来种植花卉,村里就像是一个大花园,满目春色,花香宜人。2003年国际茶花大会在金华召开,国际山茶物种园落户下张家村。

打造品牌产业——根深才能枝叶茂

  改革开放以来,竹马乡历届党政班子十分重视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先后成立了花卉协会和各种花卉合作社,种花大户、营销专业户不断涌现,花卉生产逐步走向专业化、商品化。2000年竹马乡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茶花之乡”,竹马的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

  婺城区茶花基地竹马乡现有花卉苗圃(场)50多处,成立民间花卉苗木研究所4个,花卉苗木合作社5个,注册商标6个。全乡花卉生产从业人员达3584人,专职或兼职花卉营销大军活跃在全国各地,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城市都建有基地和营销网点,去年花卉苗木产值达5000万元。

  村民金凤龙8年前承包了土地种植花卉苗木,因为效益好,规模逐步扩大,现在不仅在兰溪、罗埠等地承租了近百亩土地种植苗木,还当上了竹马乡花卉苗木协会的秘书长。“土地的规模承包和有序流转,促进了竹马乡的苗木农业规模种植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稳定了花木种植品种和品质。”金凤龙说,“而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竹马的花卉苗木产业提档升级。”

  科技是产业的动力和支撑。竹马乡方下店村的栽花能手方永根自创了锯末无土介质处理、嫁接苗工厂化生产、无土栽培、实用微喷改进、规模化盆栽花卉水肥设施安装及管理等技术。他曾先后被评为“金华市首届十大杰出农村青年”、“2002—2004年省级科技示范户”。“一片叶子也能嫁接成功。”“彩叶红露珍”、“状元红”、“金球桂”等品种通过产业化开发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品牌是产业的生命力。在竹马乡花卉协会的努力下,“竹马”牌茶花于2006年5月成功获得金华市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11月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钱瑞华介绍,“竹马牌”是一个商标,它本身包含了很多个品种的茶花,有金华本地产的品种,也有从外地调买过来的。现在有不少茶花采购商只认准“金华”、“竹马牌”等称号,已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应。

 

【作者】: 记者 吕薇薇
相关文章
·竹马“三招”催生花卉销售热
·服装缝纫技能培训班受村民欢迎
·茶花之乡观大戏
·竹马乡开展春季畜禽疫病防治

 

婺城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浙新办2008[ 15 ]号 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辩率调为1152*864

浙江在线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